①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 ②继续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③以支持优质创新企业为重点,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财联社2月24日讯(记者 林坚)2月24日,证监会主席吴清最新发表的《对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更好服务新型工业化》署名文章,对于监管工作方向有了新的细化补充,这次是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切入的,落脚点在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文章内,吴清明确提到,资本市场要将服务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重要内容。证监系统也将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体现资本市场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中的担当作为,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于下一步工作,吴清提到了五个方向与内容,财联社记者拆解后,至少有十条举措:
1.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在投融资、激励约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丰富资本市场的工具、产品和服务。
2.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股债期市场协同效应。
3.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
4.持续推动“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等落实落地。
5.深入研究完善发行上市、私募创投等制度安排,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和适配性。
6.将抓好“并购六条”落地实施,在推动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典型案例。
7.着眼于 “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等目标,继续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推动形成“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
8.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9.严惩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三公”,促进强本强基。
10.鼓励践行“五要五不”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督促上市公司、行业机构等坚守法治诚信、契约精神,履行信义义务和受托责任,涵养“尊重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股权文化。
在上述工作方向上,有几个重点表述在文章内有了强调式的出现。比如,吴清提到,未来将继续遵循法治化市场化方向全面深化改革,以支持优质创新企业为重点,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破解制约市场功能发挥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更好服务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他称,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最重要引擎。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资本市场要积极融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突出发挥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集短钱变长钱,集小钱变大钱”“化储蓄为资本”“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资本市场能高效集聚配置资源,加速科技产业融合,激发企业家创业精神,契合科创企业“投入大、周期长、迭代快”等特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具体来看,他表示,进一步加大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工业和基础软件等重点产业支持力度,资本市场将引导要素资源向这些领域聚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提供适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不仅如此,他表示,资本市场加大力度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和链主型龙头企业,对于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具有纲举目张的功效,也是优化上市公司结构和增强市场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他认为,“链主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头雁,链主引领得好,雁阵才能齐飞,链主企业是产业融合集群的核心,是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良好生态的关键。”
把资本市场一般规律同中国国情市情相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署名文章内,再度提及了“只争朝夕”的监管理念。文章内写道,“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外部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既有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意识和意志,抓紧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而就在一个月前的1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吴清就有过类似的表示。他说,“大事不过夜,更不能过年,所以我们只争朝夕。”
市场关注的是本次发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此时点的表态也很明显,就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给市场坚定信心。吴清提到,资本市场发展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此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不仅如此,新型工业化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原动力。
他称,新型工业化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工业化与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融合发展为特色,带动各产业和领域协同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要遵循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也要从国情出发,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吴清还提到,新型工业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也为新质生产力创造丰富应用场景。资本市场要将服务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重要内容,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把资本市场一般规律同中国国情市情相结合,深刻把握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原则。
高度重视工业和制造业企业发展
实际上,此类定调与工作的部署其实早已是证监会的重点工作内容,吴清提到,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一直以来,证监会高度重视工业和制造业企业发展,将其作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工业和制造业企业已构成A股上市公司的主体,截至2024年底,沪深北交易所上市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工业和制造业企业占上市公司总数量比例为76.5%,市值占比为56.58%,利润占比为32.32%。这些优质企业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资本市场与新型工业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581家,首次公开发行融资9176.12亿元。创业板注册制后新上市公司558家,IPO融资5380.72亿元,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24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62家,累计融资552.3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超八成。新三板挂牌企业6101家,其中科技型企业388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48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91家。
吴清说,证监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工业化的系列重大部署,准确把握其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环境条件变化,将各项要求落实到监管工作中,发挥好保障支持作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持续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大力引导要素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完善支持新型工业化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生态,以科技创新助推新型工业化发展。
从时间线来看,2024年以来,在落实新“国九条”,形成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过程中,证监系统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扎实推进资本市场服务新型工业化的各项任务。仅从政策发布来看,资本市场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服务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体系:
2024年4月,证监会制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包括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健全全链条“绿色通道”,支持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配套制度等措施。
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试验田”作用,围绕完善发行承销制度、优化股债融资安排等推出一揽子改革措施,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目前多项具体措施已经落地。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实施“绿色通道”,加快审核进度,提升并购便利度。
2025年2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联合工信部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现已公示26家专板建设名单,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全链条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不断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发展法规政策环境。
自2023年3月起,《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正式施行,对境内企业直接和间接境外上市活动统一实施备案管理,为市场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探索形成适合新型工业化企业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相关工作的通知》,目前互换便利已经开展两次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持续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2024年以来,证监会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的重点工作安排。
